公元前203年,打败项羽之后,刘玄德就开始琢磨着时间,这可比原来的历史还早上一段时间,现在应该要干什么,推举刘邦称帝……
有一个年轻的孩子从房门口走了进来,刘玄德正低头沉思,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,抬头一看是自己许久不见的儿子刘卿,先是一惊,然后疑惑地问道:“子林,你伯父找我有什么事?”
刘卿摇了摇头:“伯父没讲,父亲。”
“卿很想父亲。”刘卿钻进刘君的怀里坐下,刘君见状轻抚他的后背:“已经7岁了吗?时间过得真快,在你伯祖父那里有没有好好和盈儿、如意他们好好相处?你重言叔叔带你来的?”
刘君想起公元前210年时捡到对方时,他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,很安静不哭不闹,很乖,是养子也是亲子,因为现在的刘卿身上流淌着的是刘玄德的血液,当然这也是因为系统的原因。
刘卿长得好看,招人喜欢,有5分神似刘玄德,聪明伶俐,也比刘盈、刘如意还大。
刘卿“嗯,有好好相处,等会想和父亲睡。”
刘君将他抱起放在床上,为其盖好被子:“我和你伯父聊完就回来陪你,好不好,卿儿?”
刘卿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温柔的父亲,开心地点头,双手捧住刘玄德的脸,在对方脸上落下一吻:“父亲早点回来,卿等父亲。”
“好。”刘君低头在刘卿额头上落下晚安吻后,便离开了。
……
“兄长找我什么事?”刘君一推开门就见刘邦、张良、韩信、萧何、陈平、曹参、周勃围坐在一起,好家伙,历史上西汉最主要的开国功臣都在这了。
刘玄德在韩信和刘邦的身边坐了下来,认为能聚集这些人,应该可能是发生了大事:“是封赏问题出事了吗?”
张良“封赏之事已经安排好了,玄德。”
“那么叫我来是何事,兄长。”刘君向刘邦问道。
刘邦似乎有些不好开口,看向其他人:“……”
其他几人互看互,然后一致看向韩信,韩信在底下的手抓住刘玄德的一只手,在手掌心比划了几个字,刘玄德感受到在手心比划的字,认出了几个字‘称帝、天下’。
刘玄德恍然大悟:“就为了这事,是不知道选择何处为国都,还是来问去哪里昭告天下称帝好,诸王有没有上书请兄长称帝,没有的话,我带头支持!”
显然众人也没有想到刘玄德会是如此反应,连争抢一下当天子的想法也没有,凭借刘君现在的势力是完全有资格争夺一下的。
“玄德。”刘邦抓住刘玄德的肩膀让人先安静一下,“玄德就没有其他的想法吗?”
刘玄德看着刘邦,眼中闪过一丝淡然,他轻轻摇了摇头:“兄长,我并不想争夺天下,我只想让天下百姓衣有所穿,食有所吃,住有所地。我愿意支持兄长,愿意帮助兄长,愿意和兄长一起,此生君只愿做兄长一人的臣子,此约伴生,终生不违。”
刘邦闻言,心中一震,他看着刘君,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。他没想到,刘君竟然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,而是愿意支持他,愿意帮助他,愿意和他一起。
在那一刻,刘邦深深地感受到了刘君的胸怀与格局。他意识到,站在自己面前的,不仅仅是一位盟友、兄弟,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君子。刘君的话语,如同一股清泉,洗涤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灵,让他们看到了权力之外的另一种选择——那就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。
刘邦被刘玄德的真诚所打动,他紧紧握住了刘玄德的手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“玄德,有你这样的兄弟,是我刘邦的福气。今日起,你不仅是我的兄弟,更是日后汉朝的柱石,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恩情,与你一起,共同开创汉朝的盛世。”
在场的功臣们,也被刘玄德的高尚情操所感染,他们纷纷表态,愿意效忠汉王,共同为汉朝的建立与繁荣贡献力量。
刘邦点了点头:“玄德,你真是我的好兄弟。”
刘玄德微微一笑:“兄长,我愿意和你一起,为天下百姓谋福祉。”
刘邦握住刘玄德的手:“我一直在想,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,你愿意帮我,我感激不尽。”
于是,刘邦在刘君的建议下,定都长安,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。刘君则在刘邦身边,辅佐刘邦,治理天下,让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。他和刘邦一起,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,被后世称为“汉朝”。
刘君的这一决定,不仅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。他以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“以天下为公”的理念。
刘君不仅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,在未来刘君更被后世尊为“仁德之君”。他的名字,与“终生不违”的誓言一起,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座丰碑,激励着无数后来者,为了国家的强盛与百姓的福祉,坚守初心,矢志不渝。